日期:2016-04-28 12:31:23 | 阅读数: | 打印页面 | 关闭页面 |
耿飚,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、政治家、外交家,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。曾任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,国务院副总理,中央军委常委、秘书长,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,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。
借住祠堂熟读祖训
耿飚将军出生在醴陵市黄獭嘴镇龙形坳村的云霄山下,由于家里穷,幼小的耿飚随父母借住在祠堂12年。祠堂里竖立着石碑雕刻的族规祖训是耿飚每天的必修课,“重孝行、尽第道……在养廉、贵知耻……务正业、慎交友、戒奢靡、崇节俭……”族规26句,78字,在耿飚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,对他长大成人后的思想作风产生重要影响。
战场上,耿飚骁勇善战,无所畏惧。后来当上党、国家和人民军队领导人,他更是务实严谨、敢讲真话,从不考虑个人得失,虽然身居高位,但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,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,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。
拒绝为儿子调动工作
据耿飚的儿子耿志远回忆,当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光电所工作,父亲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外事委主任,当时,该委员会急需人才。他觉得自己有文凭、又年轻,想调到外委会工作。哪知,父亲不容坚决不同意。
“你介绍的两个同学毕业于清华,经面试,有真才实学,工作能力也很强,所以我们才同意调进。至于你,不同意调的原因并不是你没有能力,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,父子俩在一个单位不适合,影响不好。”
告诫子女不准经商谋私
1990年底,耿飚专门给儿子耿志远写了一封亲笔信,告诫儿子不准经商谋私,“ 知道你身体很好,又有工作可做,我和你妈妈都很高兴……你本来就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,今后也不要和那些明堂搞得太近……国内现在形势大好,对许多的腐败现象大加惩治,秩序好多了……成为中流砥柱,叫人说炎黄子孙行!”
耿飚的大女儿耿莹回忆说:“爸爸说小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,他长着长着,有的时候出了小枝杈,你就给他掰掉,它就会往上长。你要是把它下面的枝枝杈杈都修掉了,它会一直追着太阳长,直到最后成材。”
习近平曾给他当秘书
1979年,习近平从清华大学学成毕业后,分配到中央军委办公厅,担任当时的国防部长、政治局委员耿飚的秘书。那三年是他开眼界、长本领的关键三年。他睿智、聪明,务实好学、性格非常坚韧,受耿飚的影响,他做事高效,疾恶如仇。他们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。2000年耿飚去世时,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和耿飚的儿子耿志远一起捡起耿飚的骨灰,装入骨灰盒。如今,每逢新年,习近平都会送贺年片给耿飚的夫人赵兰香老人,并写上“身体健康”等祝福语。
耿飚之问,振聋发聩 耿飚1991年重返战斗过的陇东某县。晚饭后,突然来了一群“告状”的老百姓,诉说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。耿飚深为痛心。于是他召集省地县的干部讲了一件往事,提了一个问题——50年前,他任副旅长的129师385旅就驻扎在这里。一个战士损害了当地群众的利益,旅里决定枪毙他。老百姓“黑压压”来了一大群人,跪下为这个战士求情。耿飚反复说明八路军的军纪,可老百姓一个也不起来,最后,耿飚只得流泪接受了群众的要求——故事说完了,耿飚激动地大声问道:“现在,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这些人,不管哪一个,如果犯了事,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?!”耿飚一问惊人,全场鸦雀无声…… 这就是“耿飚之问”,此问振聋发聩。那么耿飚之问该怎样回答?其实,历史早已为我们做了解答。延安时期,陇东群众之所以为战士求情,是因为他们认为“共产党都是好人”。新时期,共产党人只有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用实际行动证明“共产党都是好人”,才能赢得群众的真情,才能回答好“耿飚之问”。
耿传公祠
耿飚将军童年居住的耿传公祠修缮一新。采用湘东地区典型的庭园式布局,融入南方明清时期建筑的文化理念,设计巧妙,规模宏大,砖木结构,小青瓦屋面,建筑精美,是醴陵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。其中布置了“将军外交家的风采——耿飚生平业绩陈列”、“耿飚故居复原陈列”、“耿传公祠文化陈列”和“留住乡村的记忆——醴陵农耕实物展”四大展区,是个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之地。
耿传公祠行车路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