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18-04-09 11:35:55 | 阅读数: | 打印页面 | 关闭页面 |
打“擦边球”、搞变通,违规发放补贴、福利,在人民群众中造成较坏影响,显然行不通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,千万别忘了君子“得”财须取之有“道”。不该享受的“好处”、不该“得”的福利,一概不要,到头来“得”不偿“失”。
据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统计,截至今年2月28日,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6574个,其中违规发放津补贴或者福利的问题数就有1821个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)从显示数据来看,违规发放津补贴或者福利的问题数位居榜首。可见,见利忘纪、见利想“得”的现象依然存在。在补贴和福利面前仍然有人“心动”不止,“想入非非”。
“钱财”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从古至今成为某些人“炫耀”的身份“象征”。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,部分人对钱财的渴望欲更加强烈。对于“工薪阶层”领取工资福利来获取报酬自然无可非议也理所当然。但是,如果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,变相发放津补贴或者福利属于违规滥发。《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》对津贴补贴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界定,凡是超出文件规定范围的都属于违规滥发津补贴,就是私下搞“小动作”,执行纪律打折扣、搞变通。
这些“老问题”为何禁而不绝?笔者认为,这种“唯利是图”的思想意识的确存在,暴露出部分人的价值观、得失观的严重错位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,“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。”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,是依靠创新发展经济战略,用勤劳致富,而不是违规发放津补贴或者福利来提高生活水准。
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是我们的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忠告,它告诫后人取财必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。千百年来,这已经成了很多人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基本守则。
在现实生活中,一部分人中间也存在着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”的观念。在物质利益和物质财富面前欠深思慎取,没能用君子之“道”来约束自己对财与物的欲念,把人的生命和生活的全部价值都归为了获得金钱等物质财富。“得”了不义之财,却违背了君子之德。
魏晋陶渊明的“淡泊名利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告诉大家,名和利都是身外之物,只有常思贪欲之害,常怀律己之心,自觉以党纪党规和道德规范衡量、约束自己。我们的革命先辈“失去”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而为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获得了幸福。因此,要做到内心强大,必须要看轻身外之物的“得”与“失”,才会收获更多的快乐。(醴陵市纪委派驻林业局纪检组)